模具制造加工脱模困难解决指南:设备/模具/工艺/原料全维度排查
来源: 大银 发布日期 2025-10-02 18:53:09
当前
模具制造加工已普遍适配自动化生产(如机械手自动取件),但脱模困难会直接导致生产线停机(单次停机损失超2000元)、塑件损伤(废率升至25%以上)。需从设备、模具、工艺、原料四大维度精准定位原因,针对性解决,具体方案如下:
一、设备端:顶出系统适配性排查
脱模困难首查顶出能力与稳定性,核心问题集中在顶出力与结构:
顶出力不足:表现为顶出时塑件变形、卡滞在型腔,多因顶出油缸压力设定过低(如低于8MPa)或顶针数量不足(如大型塑件仅设4根顶针)。解决需按塑件重量调整压力(每100g塑件对应顶出压力≥1MPa),或在应力集中处(如塑件边角、厚壁区)增加顶针(间距≤50mm)。
顶出动作不协调:若顶针同步性差(如个别顶针卡顿),会导致塑件受力不均,需拆解顶出机构清洁导轨,更换磨损的顶针导套(间隙超0.05mm需更换)。
二、模具端:结构与状态核心优化
模具设计与精度是脱模顺畅的基础,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:
脱模结构不合理:如顶针分布偏离塑件重心(如长方形塑件仅单边设顶针)、无推板/顶板辅助顶出(深腔塑件),需重新布局顶针(确保受力均匀),深腔件(深度>100mm)加装推板。
脱模斜度不足:塑件与模具型腔壁无足够倾斜角,导致紧缩粘模——ABS塑件斜度需≥1°,PC透明件≥1.5°,PP软塑件≥0.5°,不足时需通过电火花加工修正型腔斜度。
模温与排气异常:模温过高(如PP模温超60℃、PC超120℃)使塑件冷却不足易粘模,需调低模温(PP设40-50℃、PC设80-100℃);排气不良(型腔末端无排气槽或槽深<0.02mm)导致积气吸附塑件,需开设0.02-0.03mm深的排气槽。
表面粗糙与进料口适配差:型腔/浇道壁粗糙度Ra>0.8μm会增大摩擦,需精磨至Ra≤0.4μm;喷嘴与进料口配合偏差(如喷嘴直径比进料口大0.5mm以上)导致熔料溢料粘住进料口,需更换匹配规格的喷嘴(误差≤0.1mm)。
三、工艺端:参数精准调控
工艺参数失衡会加剧脱模难度,需按材料特性调整:
机筒温度与注射量:温度过高(如PA66超280℃、ABS超260℃)使塑件过度膨胀紧包型芯,需降温5-10℃;注射量过多(塑件溢边且难脱模)需减少1%-3%注射量,以塑件无缺料、不溢边为标准。
压力与时间:注射压力超130MPa会使塑件高压紧粘型芯,需降至80-120MPa;保压时间过长(厚壁件超20秒)、冷却时间过长(如10mm厚PC件超30秒)导致塑件收缩过紧,需缩短保压(5-15秒)与冷却时间(15-25秒)。
四、原料端:润滑剂适配补充
原料润滑剂不足会增大塑件与模具的摩擦,需针对性添加:
PP/PE类塑件:添加0.5%-1%硬脂酸锌润滑剂;
ABS/PC类塑件:添加0.3%-0.5%乙撑双硬脂酰胺(EBS);
玻纤增强料(如PA66+30%玻纤):需额外添加0.8%-1.2%硅酮类润滑剂,避免玻纤外露增大摩擦。
大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产品研发设计、制造与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,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制造商。公司成立于1989年,专精于开模、注塑、后加工及电子组装等相关制程。除代工服务外并研发自有产品可供客户直接
模具贴牌定制生产,拥有50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,30年模具开发经验,50多位研发人员,100多台注塑机。